东台搭子唱歌:乡音里的烟火气与市井温情
在江苏东台的街头巷尾,有一种独特的市井文化叫“搭子唱歌”——三五熟人凑作一堆,不需舞台灯光,一把二胡、一副快板,或干脆清嗓开唱,方言小调混着笑声,在茶余饭后的闲散时光里荡漾开来。
“搭子”在东台话里是“伙伴”的意思,而“搭子唱歌”更像一场即兴的民间音乐会。菜市场收摊后的鱼贩子哼两句《拔根芦柴花》,公园石凳上退休教师用沙哑的嗓子唱《杨柳青》,就连修自行车的老汉也能接着调子来段即兴编词。没有专业技巧的束缚,只有方言土语裹着生活百味,唱的是家长里短,也唱岁月沧桑。
这种自发的小型歌会,藏着东台人骨子里的乐天派头。唱跑了调,周围人便哄笑着接上;谁忘了词,旁人立马提词补漏。若是遇上节日,搭子们还会搬出长条凳,在社区空地上拉开阵仗,《东台号子》的粗犷旋律能引来半条街的围观。年轻人拍视频发抖音,老人端着搪瓷缸打拍子,连路过的小狗都要驻足歪头听一耳朵。
或许在艺术家的耳中,这些唱腔不够精致,但正是这份粗糙的热闹,成了小城最鲜活的背景音。当城市化冲刷着方言与旧俗,“搭子唱歌”像一块倔强的老砖,砌在东台人的记忆墙角——只要还有人扯着嗓子喊一声“来一段啊”,市井的温情便永远未完待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