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寻趣清源山:一场与“爬山搭子”的治愈之旅》

清晨6点的清源山,雾气还未散尽,石阶上已传来零星的脚步声。我蹲在老君岩前系紧鞋带,身后突然传来一声笑问:“你也一个人?组个搭子呗!”回头看见一个戴鸭舌帽的姑娘,背包上挂着水壶,眼里闪着跃跃欲试的光——就这样,我收获了一个临时“爬山搭子”。《寻趣清源山:一场与“爬山搭子”的治愈之旅》-爬清源山搭子

清源山的妙处,在于它既容得下独行者的沉思,也成全了陌生人之间的奇妙联结。和“搭子”并肩拾级而上时,沉默从不尴尬:在弘一法师舍利塔前合十的默契,在“第一山”石碑旁互相拍照的嬉闹,甚至分享同一根登山杖的狼狈,都让这座文化名山多了几分鲜活的人情味。《寻趣清源山:一场与“爬山搭子”的治愈之旅》

半山腰的茶摊是“搭子文化”的见证者。素不相识的几组人拼桌喝闽南工夫茶,有人掏出包里的话梅分给大家解乏,谈起各自来爬山的理由——加班崩溃的程序员、失恋的大学老师、带父母来散心的本地姑娘……此刻都成了共赏云海的朋友。老板笑着添茶:“清源山啊,专治各种不开心。”爬清源山搭子

登顶南台岩时,晨光恰好穿透云层。我的“搭子”突然指着远处喊:“快看!那棵松树像不像在招手?”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,突然懂了为何古人称此山“清源”——或许不仅是泉水的清澈,更是人与人之间那份未被污染的纯粹。下山时我们默契地没加微信,但背包里多了一颗她塞给我的陈皮糖,甜中带涩,像极了这次偶遇的余味。

(配图建议:雾气中的登山石阶/拼桌喝茶的人群/南台岩远眺视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