鄄城搭子:市井烟火中的默契与温情
在山东鄄城的街头巷尾,有一种独特的市井文化悄然生长——当地人称之为“搭子”。它并非字面意义上的“搭档”,而是邻里间心照不宣的互助与陪伴:或许是清晨集市里顺手捎的一把青菜,或许是雨天共撑的一把旧伞,又或是茶余饭后凑在一起闲话家常的默契。
鄄城的“搭子”文化,根植于鲁西南人质朴的性情。这里少有高楼大厦的疏离,多的是平房小院间的走动。谁家包了饺子,定会分给隔壁尝鲜;谁家孩子放学无人照看,邻居的院门永远敞开。这种无需契约的信任,让生活琐碎变得温暖而轻盈。
最生动的“搭子”场景,藏在城西的老茶馆。每天午后,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,一壶酽茶、几碟瓜子,便能消磨半日。有人带来新摘的槐花,有人分享孙子的奖状,笑声混着茶香飘出窗外。年轻人虽忙于生计,却也延续着传统——外卖小哥会替独居老人代买药品,菜摊老板娘总为晚归的打工者留一把新鲜豆角。
“搭子”背后,是鄄城人对“远亲不如近邻”的坚守。在快节奏的时代里,这种不刻意、不功利的联结,恰如黄河故道旁倔强生长的野葵花,带着泥土气,却活得蓬勃。或许正如老茶馆墙上的斑驳字迹所写:“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