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海原搭子:黄土高原上的生活智慧与乡愁符号》
在宁夏海原县的沟壑纵横间,有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被称为“海原搭子”——它并非精雕细琢的建筑,而是当地人用黄土、麦草和木料搭成的简易栖身之所。这些低矮的土屋像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一般,与干旱的黄土丘陵融为一体,成为一代代海原人对抗严酷自然的生存见证。
“搭子”的构造极尽朴素:夯土为墙,草泥抹顶,木棍支起一方遮风避雨的屋檐。屋内往往只有一铺土炕、一口灶台,却承载着农人晨起暮归的烟火气。夏日里,厚重的土墙隔绝酷暑;冬日时,烧热的土炕暖透寒夜。这种建筑背后,是海原人“就地取材、因陋就简”的生存哲学,也是贫瘠土地上长出的坚韧诗意。
如今,随着移民搬迁和砖瓦房的普及,“搭子”正逐渐消失。但在老一辈海原人的记忆里,它仍是乡愁的图腾:雨滴打在黄土屋顶的闷响、灶膛里烧洋芋的焦香、夜晚透过木窗棂看到的星斗……这些碎片拼凑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。有民俗学者呼吁保护残存的“搭子”,认为它们不仅是建筑遗产,更是一部凝固的生态抗争史。
当最后一处“搭子”终将坍圮于时光中,或许我们该记住的,不仅是黄土垒起的形状,还有那种“向土地讨生活”的智慧与尊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