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寨搭子:大别山深处的温情纽带
在皖西大别山的苍翠怀抱中,金寨县以其红色的历史与绿色的山水闻名。而在这片土地上,一种名为“搭子”的民间互助习俗,如暗流般滋养着山乡的生活脉络,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温情纽带。
“搭子”并非金寨独有,却在这里被赋予了独特的山城韵味。它可能是农忙时节邻里间一句“明天帮你搭把手收稻”的承诺,可能是谁家建房时乡亲们自发组成的临时工队,也可能是节庆时聚在一起制作传统吃食的默契分工。没有合同约束,不计较得失,这种互助传统源于山区生存的艰辛,却因人性的温暖而代代延续。
金寨的“搭子文化”深植于其地理与历史土壤。作为曾经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山区县,面对陡峭的山地、分散的居住环境,独门独户难以应对自然与生活的挑战。于是,“搭伙做事”成了生存的智慧:谁家需要劳力,只需一声招呼,左邻右舍便扛起锄头、带上工具前来“搭一把”。这种互助超越了简单的劳动交换,更是一种情感共鸣——它意味着“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”。
随着时代变迁,金寨的“搭子”形式也在悄然演变。脱贫攻坚期间,村民组成生产“搭子”,合伙发展天麻种植、民宿经营;年轻人返乡创业,结成电商“搭子”,共同开拓山货销路。传统的互助精神与现代的合作经济在此交融,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爬山、采茶、接送孩子,也常有“搭子”身影——它成了山城人对抗孤独、增强社区凝聚力的方式。
然而,“搭子”的核心从未改变:一种基于信任的朴素契约。它不需繁文缛节,只需一句口头约定、一个眼神肯定。这种信任背后,是金寨人骨子里的厚道与豪爽,是革命老区人民延续的团结精神,也是山区生活磨砺出的共情力。
今天,当金寨的公路越修越宽、楼房越盖越高,“搭子”仍以最原始的方式守护着人际的温度。它或许不会被写入旅游指南,却是金寨最动人的风景——一种让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们始终相信“有人可依、有难共担”的力量。
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,“金寨搭子”不仅是劳动的协作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:它提醒着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狂奔,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,永远是那双愿意伸出的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