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“搭子卖房”兴起:年轻人合伙买房,是理财新招还是风险暗藏?》
近年来,随着房价高企和年轻人理财观念的变化,一种名为“搭子卖房”的新型购房模式悄然兴起。所谓“搭子卖房”,指的是几个朋友、同事甚至陌生人通过合伙出资的方式共同购买房产,按比例持有产权,未来再根据需求出售或分租获利。这种模式看似降低了购房门槛,但也引发了对产权纠纷、收益分配等问题的担忧。
低成本入市,年轻人的“上车”捷径
对于预算有限的年轻人来说,“搭子卖房”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分摊首付和月供压力。例如,一线城市一套500万的房子,单人首付需150万,而三人合伙则每人仅需50万,大大提高了购房可行性。部分搭子组合还会约定“以租养贷”,通过出租闲置房间覆盖部分房贷,进一步减轻负担。
风险不容忽视:从“好搭子”到“拆伙局”
然而,这种模式的隐患同样明显。首先,房产作为不动产,流动性差,若其中一人急需用钱,可能面临退股难、折价变现的问题。其次,合伙人对房屋使用、装修或出售时机意见不合时,容易引发矛盾。更关键的是,法律上“共同产权”关系复杂,若未提前签署详细的协议,未来可能陷入漫长的产权纠纷。
律师建议:协议先行,明确“退出机制” 专业房产律师提醒,参与“搭子卖房”需在购房前签订书面协议,明确出资比例、产权归属、贷款责任、收益分配等条款,尤其要约定好退出机制(如优先购买权、估值方式)。此外,建议选择关系稳定、经济实力相当的合伙人,并保留完整的资金往来凭证,以规避潜在风险。
结语 “搭子卖房”反映了年轻人对抗高房价的无奈与创新,但合伙购房绝非“拼单消费”般简单。在追逐“房产上车梦”的同时,理性评估风险、做好法律保障,或许才是避免“搭子变冤家”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