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以画为媒,寻楚辞中的山水知音——我的“楚辞画画搭子”之旅》

在喧嚣的日常里,我总想为灵魂寻一处静谧的归处。偶然翻开《楚辞》,那些瑰丽的香草、缥缈的云霓、悲怆的吟咏,突然在心底撞出一幅画来。于是,“楚辞画画搭子”这个念头悄然生根——若能找到同好,共执笔墨,将《湘君》的烟波、《山鬼》的幽林、《离骚》的佩兰一一绘成丹青,该是何等风雅?楚辞画画搭子

起初只是独自尝试。用淡墨勾出《九歌》中“袅袅兮秋风”的意境,却总觉得少了些灵韵。直到在线上画社遇见几位“楚辞迷”,有人擅工笔,能细描《少司命》荷衣蕙带的飘逸;有人爱写意,以泼墨渲染《天问》的混沌苍茫。我们约定每周共绘一章,画毕互评,偶尔争执“东皇太一该戴怎样的冠冕”,或笑谈“屈原若见现代水彩会不会皱眉”。《以画为媒,寻楚辞中的山水知音——我的“楚辞画画搭子”之旅》

最难忘的是合作《招魂》长卷。我负责“层台累榭”的楼阁,她专攻“蝮蛇蓁蓁”的密林,另一人题写“魂兮归来”的篆字。当三部分拼合时,竟有种跨越时空的默契——原来《楚辞》的魂,从未离去,只是借我们的笔,在纸上又活了一次。《以画为媒,寻楚辞中的山水知音——我的“楚辞画画搭子”之旅》-楚辞画画搭子

如今,“楚辞画画搭子”已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仪式。我们不仅复刻文字里的画面,更在色彩与留白间,读懂了两千年前那个“纫秋兰以为佩”的孤独诗人。或许艺术最动人的部分,正是这般:以古典为舟,以知己为桨,共渡人间寂寞的江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