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泰搭子:陇中匠人的指尖绝艺与千年传承》
在甘肃景泰的黄土高原上,有一种流传千年的民间手工艺——景泰搭子。它并非金银玉石,却以朴素的麦秆、柳条为材,经匠人巧手编织成兼具实用与美感的农具、器皿,成为陇原大地上独特的文化符号。
景泰搭子的精髓在于“搭”字:匠人将晒干的麦秆或柳条浸软,以十字交叉法层层搭叠,再用麻绳绞紧固定。这种工艺无需一钉一胶,却能编出密不透风的粮囤、箩筐,甚至精巧的针线盒。老一辈景泰人说,一个上好的搭子能用三代人,“雨天不漏粮,暑天不闷芽”,足见其工艺之扎实。
这门手艺的背后,藏着陇中人与自然的共生智慧。麦收后,农人将秸秆变废为宝;柳条取自黄河沿岸的沙地红柳,柔韧耐腐。编织时,匠人常依据物件用途调整纹样:粮囤用“井字纹”防潮,果篮编“梅花眼”透气,细微处尽显匠心。
如今,景泰搭子已列入省级非遗名录。年轻匠人在传统基础上创新,推出茶席、灯罩等文创产品。当都市人捧着咖啡赞叹“手工温度”时,景泰的黄土院落里,白发老人仍坐在夕阳下编着搭子,指尖翻飞间,千年时光仿佛从未走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