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庐山寻搭子:一个人的风景,一群人的江湖》
一个人爬庐山,是孤独的修行;一群人登庐山,是江湖的相逢。
清晨的牯岭镇雾气未散,青石板路上脚步声零落,我背着包站在登山口,对着手机里的“寻搭子”帖子发呆。五分钟后,一个穿冲锋衣的男生凑过来:“你也一个人?组队吗?”于是,两个陌生人的庐山故事,从一句试探性的招呼开始。
我们很快发现彼此都是“社恐型驴友”——沉默地数着石阶,却在看到云海翻涌时同时掏出手机;互相分享背包里的巧克力,又默契地避开游客扎堆的网红石。直到在三叠泉的瀑布前,身后突然加入一对带着单反的情侣:“能帮我们拍张合照吗?你们要不要一起?”镜头里四个湿漉漉的脑袋挤在一起,像一场临时起意的家庭合影。
午后的山路上,队伍逐渐壮大。有辞职gap的95后程序员,边喘气边吐槽996;有带自制路线图的退休教师,坚持要给我们讲“朱元璋逃难庐山”的野史;甚至遇到三个举着自拍杆的大学生,直播间的观众起哄让我们合唱《庐山恋》。原来“寻搭子”的真正奥义,是把攻略里冰冷的坐标,变成鲜活的人生切片。
傍晚在含鄱口等日落时,最初那个冲锋衣男生突然说:“其实我今天本来打算一个人跳上最早那班缆车。”我晃着刚买的庐山云雾茶:“巧了,我原计划是躲在民宿刷完《孤独星球》就假装来过。”我们大笑,背后是漫天霞光把所有人的影子揉成一团。
下山时微信群里多了七个联系人。或许明天我们又将回归各自的轨道,但今夜的朋友圈里,一定会同时出现那棵被我们轮流抱过的千年银杏——配文五花八门,定位却整齐划一:庐山,北纬29°33′。
(配图建议:登山杖交错的特写/云雾中若隐若现的陌生人背影/堆满不同品牌矿泉水瓶的休息平台)